求知與探索 車聯網前沿技術全球大搜捕
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車聯網迅速火爆起來,不久前結束的九州展,更是將車聯網的熱潮再次推向頂端,其中展現了不少國內汽車用品企業針對車聯網的新技術。但是,在車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面向終端消費者對于車聯網的概念還不甚明朗,面對車聯網新技術更是知之甚少,小編通過本篇文章為讀者帶來車聯網技術的初步解析,普及概念。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車聯網未來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09年被稱為車聯網的元年,雖然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但車聯網仍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整體的發展缺少明確的車聯網判斷標準模式,從硬件制造商到上游方案商以及后期運營模式方面,整條產業鏈的分工模式和發展方向均不夠明確,產業鏈各方各自為政,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需不斷的沉淀和積累。
而在技術方面,施雪松曾說過“一種是通過運行在車機上的軟件實現,有不同的操作系統,例如QNX、LINUX、ANDROID等;另一種是云端概念,由SAP、微軟等協同第三方提供的平臺來實現。目前,國內車企研發車聯網,暫時處于投資階段,是整個鏈條的成本中心,無人付費,所以尚無效益,盈利模式也不清晰。但從長期發展來看,客戶端的應用如果能實現突破、被消費者認可,費用就不成問題了。”
車聯網的概念正逐步興起。縱觀國內外車聯網市場,車聯網技術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國際知名手機品牌及汽車企業聯合推出的mirrorlink,通用汽車引入OnStar,豐田汽車引入G-BOOK,日產汽車引入CarWings,國內的車友互聯智能車載導航解決方案以及各廠商企業的云導航服務等,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車聯網正在不斷快速的發展。
MirrorLink是由一些國際性知名手機廠商和汽車制造商聯合發起建立的一種“車聯網”標準,旨在規范智能手機和車載系統的有效連接,并形成良好的用戶體驗。目標使用戶在汽車行駛過程中,不用看著手機屏幕、觸摸手機屏幕或操作手機按鍵,只需要用車載上的物理按鍵或語音命令來控制手機,包括接聽/撥打電話、聽手機音樂、用手機導航等等。
手機通過USB、藍牙或WIFI,即可與車載系統建立連接。手機端通過APP軟件將操作界面傳輸到車載屏幕上。在車載屏幕上形成簡單、明了的菜單界面,并通過車載上的物理按鍵或語音命令就可以進行相應的菜單操作。
在去年美國的CES消費者電子展上,以索尼為首一批消費電子廠商首次推出了全新的手機連車機的方案,它的核心就是互動和內容全面共享,一改過去的單向、內容單一的問題,而蘋果的siri語音控制系統也開始進入寶馬、奔馳、通用等汽車品牌的部分車型中。國內mirrorlink的應用在2013年九州展會中也得到了展現,科維電子的烽云令,天派電子有限公司以及翼卡車聯網均采用了手機USB接口,打通了與車載系統的連接服務。
OnStar主要采用無線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向汽車來提供完善的無線服務。早在1995年被應用于通用汽車的專屬配置,主要實現汽車安全信息服務,包括自動撞車報警、道路援助、遠程解鎖服務、免提電話、遠程車輛診斷和逐向道路導航(Turn-By-Turn Navigation)等服務。
通過汽車各重要位置安裝感應器來監控汽車的出行安全,當汽車的莫部位觸碰到危險的臨界點前,即會通知車友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護,同樣在發生交通事故時,位于上海的人工客戶也能直接聯系到車友本人,對其位置進行定位,尋求最近的急救部門進行搶救,大大提高車友的出行安全。
G-BOOK就是豐田的智能副駕系統,是指將車輛遠程診斷、遠程維護、被盜追蹤、緊急通報、話務員服務等多項尖端技術和后臺服務,通過車載顯示器實現人車交互。目前G-BOOK在應用與豐田和雷克薩斯的部分車型。G-BOOK是一種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更有條理、更有效率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