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外貿電子商務風險是指由于外貿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外貿電子商務主體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外貿電子商務是一種風險型商業活動,其風險既有來自外貿企業內部的,也有來自電子商務交易對象間的和外貿電子商務交易平臺--Internet的。管理和降低其風險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這些風險的存在;然后,在全面識別外貿企業電子商務風險的基礎上,研究降低和規避風險的方法,構建風險防范體系。
二、我國外貿電子商務主要風險
1、網絡技術風險
安全是外貿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時最擔心的問題,也是影響外貿企業有效開展電子商務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來,我國網民對安全的擔憂一直居高不下。據2006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目前,有70.1%的網民用于上網的電腦在最近半年內受過病毒或黑客的攻擊,61.5%的網民不進行網上交易的原因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外貿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的網絡與計算機技術問題,即技術風險,正是造成外貿電子商務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網絡產品風險、網絡基礎風險、數據存取風險與加密技術風險。
2、信用風險
從電子商務登陸中國以來,誠信一直都是影響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瓶頸之一,信任的缺失已成為當今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我國網民對廠商信用的擔憂近幾年來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如圖一)。信用風險亦是外貿企業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主要風險之一。由于國內外客戶與外貿電子商務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和相關信息平臺進行交流,雙方減少或失去了面對面直接溝通的機會,這種虛擬性特征,使電子商務比之傳統貿易存在更加嚴重的信用風險。其主要包括:由電子商務貿易伙伴引起的信用風險、由外貿電子商務企業引起的信用風險、由電子商務的技術特性引起的信用風險等。
3、法律、法規與制度風險
外貿電子商務法律和制度方面的風險主要起因于相關電子商務立法的滯后和全球環境下各國法律和制度的差異。立法的滯后嚴重制約我國外貿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法律不健全的條件下,企業只能做到盡量不違背現行法律,但企業會擔心今后遇到法律沖突[4]。而外貿企業即使能夠完全做到符合本國法律和制度,也難免會與他國法律發生沖突,各國電子商務法律和制度的差異使外貿企業不可避免地陷于風險之中。
我國外貿電子商務當前最主要的政策環境障礙是對電子合約的保護不足,電子商務立法不成熟,相關法律不健全,電子合同執行與監督難,在行政許可法框架下政府對電子商務推進的職能和作為模糊不到位。另外,國際電子商務標準、稅收和法律的復雜性方面,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習慣做法不同,技術差異,概念不統一,本來就有不同的標準、稅收和法律,而新的電子貿易方式又給現行制度和規則帶來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
4、企業電子商務管理風險
外貿企業電子商務管理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流程再造風險。電子商務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新型商務模式,企業必須重新設計和建立企業內部及組織間的商務流程。然而企業內部流程與外部合作流程的改進并非一蹴而就,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整個貿易過程不但涉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貿易伙伴、銀行、運輸系統,還涉及海關、保險、商檢、稅務等幾十個部門,在這繁瑣而復雜的系統中,不但外貿企業內部電子商務流程再造至關重要,而且各貿易伙伴及相關部門的業務流程再造也直接影響外貿企業電子商務的成功實施。其次,交易流程管理風險。
在電子商務過程中,貿易雙方通過網絡洽談、傳輸電子文件、簽訂電子合同,由于這些環節中的電子商務管理對我國絕大多數外貿企業來說直到現在都是一個新課題,因此使外貿電子商務流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