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09中國網絡輿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版懇談會在京舉行。由南京大學-谷尼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實驗室出爐的《報告》,對2009年中國網絡輿情進行了精細的研究,以求為公眾及政府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課題組對2009年排名前100的中國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分類統計發現,政府管理類事件最受網民關注,另一個特色是網友開始關注“官員言行”。
網友關注官員言行是特色
2009年的網絡輿論繼續活躍。云南“躲貓貓”案、巴東鄧玉嬌案、杭州飆車案等一波未去,一波又起,激起網民強烈的社會關懷與政治參與感。《報告》課題組負責人、南京大學網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駿飛介紹,互聯網成為社會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泄和思想碰撞的平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日益重視,互聯網也成為了國家治理、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
課題組對2009年排名前100的中國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分類統計發現,政府管理類事件共26件,是最受網民關注的,評論也是最多的。其次是突發安全事故、社會道德、教育類、官員言行引發的輿情事件、文體類、經濟民生和司法等輿情事件。
從地域上分析,2009年100大網絡輿情事件中,北京因為其特殊的地位,引發關注的輿情事件最多有13件,排名首位。其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如上海(5件)、廣東(5件)、浙江(7件)、江蘇(4件)排名也都較靠前,這些地區互聯網的使用人數相對比較多。此外,人口大省中,河南(12件)排名北京之后,山東(4件)也位居前列。
其中,排名第五的“官員言行”是2009年網絡輿情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共8件。其中“南京周久耕事件”、“逯軍‘替誰說話’事件”、“廣州人大代表不滿發言被局長插話,憤而離席”等事件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為政府官員媒介素養的提高提供了豐富的反面教材。
南京大學-谷尼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實驗室采用網絡定向搜索抽取100件網絡熱點輿情事件的基礎上,根據網民關注度高和以事件涉及民生、政治、法制、群體性事件等方面作為衡量指標,選取相對較為典型的10大熱點輿情事件(見附表)。
去年輿情多因基層矛盾起
2008年因經歷地震悲痛和奧運的狂歡,網絡輿情體現出較強的國家意識;2009年,網民開始回歸民生,衣食住行等關乎人的基本生存狀態這類問題的感受更為直觀,尋求獲得改善的欲望也最為強烈。如:與房地產相關的問題和事件總能獲得網民最多的關注,教育和醫療領域的輿論熱點也層出不窮。對民生問題的討論催生了對公權力的質疑,網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利益是否受到公權力的侵蝕。
報告顯示,2009年引起廣泛關注的網絡輿情事件中,由基層矛盾所引發的比例明顯增加。如武漢市經濟適用房“六連號”事件、河南新密農民工“開胸驗肺”事件、河北容城縣“艾滋女”閆德利事件、上海交警部門“釣魚執法”等,這些都起源于基層矛盾,在互聯網的作用下被逐步放大,具備更廣泛的影響力。
2009網絡輿情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網絡救助盛行。“鄧玉嬌案”和南京兒童醫院醫生“偷菜門”事件中,網友都參與到該事件的實際行動中,為推動事件的解決起到積極的作用。
網絡輿論監督表現搶眼
網絡輿論監督在2009年表現搶眼,最典型的是鄧玉嬌案,被譽為是“廣大網友的勝利”,廣大網友的監督促使當地司法部門較為透明公開地查辦了案件,還原事實的真相。
近年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干群關系、警民關系,在某些地方某些時候經常處在緊繃的狀態,群體性事件有所升級。杭州70碼特大交通肇事案是一樁在媒體和互聯網上被高倍放大的命案。導致這般的原因有許多:肇事者的“富家子弟”身份、罔顧他人生命的飆車行為、其同伴冷漠狂妄的表情、更加上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