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騰訊科技連續推出策劃《大敗局》系列文章,講述國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剖析創業風險以及行業死亡率背后的悲劇根源。同時希望能警醒創業者,為不屈者助威!
行 業 |
網絡招聘 |
時 間 |
上世紀90年代至今 |
衰敗率 |
近50% (數據來源于招聘網站從業者估算) |
原 因 |
同質化嚴重,燒錢砸市場,陷入惡性價格戰循環,招聘效果大打折扣,缺乏穩定用戶群。 |
現 狀 |
全行業僅1家上市,資本方選擇退出,三年來鮮有融資;面臨百度、分類信息網站、SNS和微博等新入局者的搶食。 |
|
綜合招聘網站: |
|
智聯招聘:共融資1.5億美元。 |
騰訊科技訊(胡祥寶)7月8日綜合報道,2011年6月,湖南長沙,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當地一家招聘網創始人張挺(化名)卻正為公司業務而焦慮。
這家招聘網站由張挺2005年創辦,至今投資超過300萬元。之前,隨著網絡招聘興起,張挺小賺了幾筆,日子過得很滋潤。最近一年,他感覺到了中小招聘網站的困擾。
“以長沙十個招聘網站為例,就前面兩三個活得滋潤點,后面的要么持平,要么虧本。” 張挺告訴騰訊科技,2011年的國內招聘市場,大頭被綜合招聘網站把持,余下的又遭到分類信息網站、百度、SNS和微博4類類企業的搶食,競爭愈發激烈。
當然,各地招聘網站情形不盡相同,但有一點相同:“大家賺錢越來越難,投入了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又不愿意關閉,有近五成逐漸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原來的生財之道還能維持多久?張挺不知道,但他預料到,在今年下半年,自己的日子將過的很不輕松,而那些進入不久、實力薄弱的招聘網站基本上都將全部倒下。
投資時代結束 智聯招聘3年無融資
國內網絡招聘企業主要分為四大類:
其一,前程無憂、中華英才、智聯招聘三巨頭領銜的綜合性招聘網站,占據網絡招聘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其二,地方性人才網站(大部分以省社會保障廳或勞動局為背景建立,實行“網絡+現場”相結合的招聘,如浙江人才網、南方人才網等;另外還有私營性的中小型招聘網站);
其三,專業性的垂直化招聘網站,主要以行業來劃分,如萬行工作網、job36等;
其四,以職位搜索引擎為代表的職酷網、搜職網、職友集等搜索型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年底,國內招聘網站數量有上千家,但除了三大招聘網站,一個城市也就能容納一兩家地方性招聘網站。
行業的過度競爭使得投入產出比失衡,從而讓眾多中小地方性招聘網站陷入“雞肋”的經營困境,而垂直化的行業招聘網站也無大起色。
如我的工作網等一批中小網站逐漸在業內銷聲匿跡,他們開始紛紛向獵頭公司和線下招聘轉型。
和中小型招聘網站的雞肋處境相比,大型招聘網站在經歷前幾年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