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漢譯為搜索引擎優化,是較為流行的網絡營銷方式,主要目的是增加特定關鍵字的曝光率以增加網站的能見度,進而增加銷售的機會。分為站外SEO和站內SEO兩種。SEO的主要工作是通過了解各類搜索引擎如何抓取互聯網頁面、如何進行索引以及如何確定其對某一特定關鍵詞的搜索結果排名等技術,來對網頁進行相關的優化,使其提高搜索引擎排名,從而提高網站訪問量,最終提升網站的銷售能力或宣傳能力的技術。
總有人這么問我們:“seo是做什么的?”“怎么做seo?”,每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總感到無言以對,思索良久給出的答案,結果卻總會聽到“太虛”“沒有實質內容”“說了跟沒說一樣”等諸如此類的話,讓我們在羞愧之余更多的對seo這項工作產生些許無奈。
你會在很多地方聽到太多的人對seo有不同的理解,至少我所到的版本有“seo末日論”“seo神秘論”“seo無恥論”等等,在谷歌搜索中輸入“ seo is dead ”,搜索結果顯示是44 400 000:
谷歌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seo,命不久矣“?
而同樣做為國內的搜索引擎巨頭百度,給出的答案卻又讓我們充滿無盡遐想、憧憬:
Seo在2011-06-27/2011-07-03關注度達到頂峰,而隨著社會化媒體營銷、社會化媒體優化、smo等心一系列名詞的出現,已經慢慢降低seo在所有人心目中的熱度,關注度也在最近一年時間中趨于平穩,甚至是下降趨勢。
撕掉外面那層神秘的面紗,seo其實遠遠達不到我們想象的那種高度,我們的眼光一直在跟著搜索引擎打轉,閑暇之余我們也會去了解用戶體驗、營銷、數據分析、ppc、sem等等。
我們的工作內容大部分都花在分析搜索引擎流量、分析流量入口、分析來源關鍵詞、分析網站結構、內容分析、分析甚至是猜測搜索引擎算法等等。而后我們可能會拿出我們分析出來的一點點結果去與業務、編輯、產品、技術等溝通去完成。在這點上也許我們會和產品的角色比較相似,而不同的是產品分析的是用戶,是用戶體驗,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分析看待網站,而我們主要針對搜索引擎、針對流量入口進行分析,如何更大程度的從外部、從搜索引擎獲取流量,在這個過程中同時我們要保證網站的良性發展、盡量降低對用戶體驗的不良影響。
在產品經理眼中,我們這群人經常會在網站結構、url規則、頁面鏈接、導航上指手畫腳,或者為網站添加一些難看的按鈕、無所謂的功能,又或者刪除修改一些網站模塊、改變網頁布局,對代碼、服務器、IP、域名神馬這樣那樣的東西頻頻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建議,而我們提出的這些建議卻僅僅是為了提高網站的頁面數量、鏈接數量,改變網站頁面的同質化問題等等。從這些方面出發,產品是”痛恨“我們的,在產品經理眼中,是我們拖慢了產品的開發進度,延長了產品的上線時間,是產品失敗的不確定風險之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而我們就是應該拿殺蟲劑噴殺無數次的所謂”害蟲“!
在運營眼中的我們,則無疑顯得可愛了許多,我們會提出一些貌似高深、神秘的理論,有一些聽起來或者看起來還算可行的提升網站流量的方法建議,我們會幫助運營分析網站流量下降或者上升的原因,如果是這樣的話,無疑我們與運營的合作是愉快的、高興的。而事實卻不盡如此,我們總會抱怨運營、編輯對于網站的更新速度、關鍵詞的選擇、seo標題的撰寫、描述的獨立性唯一性、內容量方面做的不盡如人意,而我們又不能切實可行的讓每一個網站運營人員在工作中完全結合seo的知識進行內容更新、工作安排,事實上在我們的理解當中也不能讓運營這樣去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為了優化而優化,我們也在擔心因為seo的原因影響用戶的搜索體驗、頁面瀏覽體驗等問題。
就是這樣一個職業,這樣一個崗位,我們每天忙碌于數據收集監控、關鍵詞分析、流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