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付通則位于騰訊的第二層級。作為獨立的產品,它又通過包括Web、手機等各種平臺接觸用戶,變成跨平臺應用。當財付通構建自己的開放平臺之后,一方面,它賦予應用服務支付的能力,將用戶導入應用;另一方面,又不斷通過電子商務和生活服務應用的加載,強化財付通自身服務用戶的能力,在支付這一領域完成對用戶的覆蓋。
吳毅表示,明年財付通開放平臺上的應用服務商至少達到數千家,“它們必須是公司,有自己的網站和一定的互聯網基礎”。同時,財付通也將在開放平臺的推進中,摸索出一套規則與方式。“在我們眼里,用戶沒有高低端之分,騰訊的關鍵是要去找準用戶特點,做好應用。”
如果說百度是用搜索作為最底層的基礎,在其上不斷以應用與數據(包括自己持股或擁有的網站)來包裹用戶需求;則騰訊則是以QQ為用戶的第一接觸點,用各種產品分門別類地去滿足用戶需求,由QQ完成用戶引導,再由產品維護用戶。
騰訊第二層級中的各種產品,猶如環繞在用戶周圍的一個個點;而各個點的開放,又能在相應領域完成對應用服務的吸納。當這種基于開放的產品優化與邊際擴展達到一定程度,滿足了一項又一項具體的用戶需求時,各個點就能在互聯網應用與資源的加持之下,變成一張覆蓋用戶的巨網。
而這并不是終點。在騰訊的遠景中,真正的平臺,恐怕是基于瀏覽器的Web QQ與基于手機的Q-Service。騰訊將這個龐大的平臺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是騰訊所有產品的篩選整合,類似于一個個應用;第二層是管理應用的平臺;第三層則是整合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企業和廠商的方案。“在Q-Service中,財付通只是一部分。”吳毅說。
騰訊將需求具象為產品,而產品又能相繼成為垂直開放平臺。騰訊的通信大平臺與各個產品平臺對接,再由產品平臺與互聯網服務、企業和廠商進行對接。最終,當用戶直接面對Web QQ與Q-Service時,這個平臺將與其上密布的跨平臺產品及產品背后的應用服務商一起,在用戶進入網絡時就無處不在。
“大國政治”時代到來
開放,是為了盡可能吸納互聯網優質資源為己所用,以自己的規則進行運轉。無論是蘋果或者Facebook都已證明,只要自己的平臺能與更多的應用服務商緊密捆綁,就能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讓用戶在自己平臺上停留更久。
如果說阿里巴巴的大淘寶還只是在電子商務這一領域里深耕,而不斷開放、吸納互聯網方方面面應用服務、并不斷擴展自身服務邊際的“大百度”與“大騰訊”,將有可能在擁有一項互聯網底層服務的基礎之上,成長為真正獨立的互聯網國度。
只是因為搜索和通信的本質區別,讓百度與騰訊在開放的道路上呈現截然不同的形狀。前者用“框”吸納眾多應用,從而變成流量和用戶的“黑洞”,用搜索定義互聯網;后者則以QQ帶頭形成一個產品矩陣,再在矩陣中從不同的層次吸納應用,由點到網,擴展包裹用戶的范圍。
雖然如此不同,但構成世界的終究只是原子。不管是“大百度”還是“大騰訊”,他們都依然有著共通的地方。這兩家擁有最多用戶、也最能分析用戶互聯網需求和行為的公司,都具有對中國互聯網最為精確的把握與判斷——當他們感受到互聯網新階段中用戶變化所帶來的機會時,幾乎同時開啟了一個新的宏大戰略。
在戰略突進中,他們所分別擁有的用戶引導力,或許就是讓他們抓住這一機會,成為真正王者的最佳法寶。一旦規則確立,開放自己的領地,他們就能對廣泛甚至是長尾領域的互聯網資源進行足夠的吸引,并在其中挑選最有價值的資源,與自身進行從用戶到利益的捆綁。
而在“大國”真正開始成型之前,百度與騰訊的互聯網機器運轉中挾裹的大量第三方應用服務商、內容提供商、網站運營商,將成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