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飛信同時在線用戶遠遠落后于前面七位,市場份額幾乎無法統計,第二季度飛信依然榜上無名。但到了2007年第三季度,飛信一舉超過阿里旺旺、Skype、網易泡泡等,成功坐上了國內IM市場的第四把交椅,僅次于QQ、新浪UC以及MSN。易觀國際分析認為,飛信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2007年初中國移動將飛信業務列入該年KPI重點發展業務,帶動飛信注冊用戶數快速增長。
事實上,當時飛信還有一個很強的優勢,那就是在中移動龐大客戶量的支撐下,PC客戶端向手機發送信息免費,這使得很多人使用飛信免費發送信息。此外,飛信還具備了大部分有線互聯網IM無法做到的功能,即利用飛信具備的語音通信功能,實施話費優惠措施。這些都使得飛信在移動IM上具有很強的優勢。
中移動也并沒有把飛信局限于IM上面,在市場推廣中,中移動將飛信作為一種資費便宜的語音通信方式進行推廣,這讓一些非互聯網IM用戶認知了飛信。
但是,當時易觀國際分析師李佳艷在其研究報告中認為,如果只能依靠語音通信資費優惠措施吸引用戶的使用,將導致飛信語音通信與手機通信形成競爭的局面,因此引導用戶使用飛信增值服務,提升用戶付費意愿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李佳艷還認為,中國移動對飛信的運營采取了外包的策略進行產品開發和增值業務的運營,加大了飛信運營管理的難度,對飛信軟件后續的開發完善工作埋下了隱患。
飛信的市場份額增長迅速,但飛信盈利模式如何呢?實際上,飛信不同于傳統互聯網IM,并采取外包的模式,這也注定了飛信有著不同的盈利模式。
“與中國移動的合作模式,是根據每個月飛信的活躍用戶數和我們結算每個月的開發和技術維護費用,并不是把飛信的收入進行分成,最初飛信并不盈利,前期我們投入很大,后來才慢慢開始賺錢。”黃松浪表示,中國移動有非常嚴格的考核制度,即使是因為升級換代有些掉線等,都會被中移動扣分。
他說,現在中移動內部做移動通信的也不止他們一家,12580、四川的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139手機郵箱都是這種模式結算。
不過,相對于飛信,外界更加擔憂的是,雖然神州泰岳盈利大幅增長,但是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移動的模式風險較大。
“我們有先發優勢,目前中國移動飛信業務支撐系統全部是神州泰岳開發,就算技術壁壘不高,中國移動更換既有系統財務成本也很高,所以這個問題不大。我們現在是在繼續擴大飛信業務的同時,盡量降低飛信業務的比例,比如我們現在就大力推廣農信通業務等,上市后,我們資金也比較充裕,以后會更多元化發展。”黃松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但外界對于飛信的質疑仍然存在,一方面是在技術壁壘上,而另一方面則是飛信的活躍用戶偏少。
“飛信只是一個移動IM工具,技術壁壘極其低。”一位從事IM領域的產品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能夠運作飛信的公司在行業內并不稀缺,從研發到運營,百多人便足夠,不過后期的維護比較耗費人力。
“飛信的成功在于擁有中移動的通道,而這是其他公司所沒有的。”他說。對于移動為何不自己運營,而是通過外包方式?他表示,移動可能是為了控制成本。
飛信前景
其實,中國移動并沒有單純地將飛信看做一個IM軟件,中移動總裁王建宙更希望飛信能夠將中移動的通信業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飛信是一個能夠把即時通信工具和移動電話整合在一起的工具,實現一站式綜合通信服務:即語音、視頻(實時)、短信、即時通信(準實時)、郵件(非實時),從而強勢輔助了移動當前占營收70%以上的語音通信業務。
不過,飛信目前的活躍用戶仍